如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市场选择了适应农业需要的高效、低毒、环境友好、使用方便、经济实惠的农药品种,而淘汰了高毒、低效、价格高、使用不便、难以适应农民需求的品种。
从1996年起,世界除草剂市场发生巨大波动。随着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迅速推广,耐除草剂作物日益剥蚀传统作物的市场份额,耐受除草剂销售额年年攀升,几近成为一枝独秀,其他除草剂使用下降,已经很难与之抗衡,惟有二甲戊乐灵销售额虽受影响,却依然能够依赖广谱、高效的优良品质,销售额小有上升。
1.概况——品质优良
二甲戊乐灵(pendimethalin)由美国氰胺公司(现归属巴斯夫公司)开发,属于苯胺类除草剂,化学名称N-(1-乙基丙基)-2,6-二硝基-3,4-二甲基苯胺,其他名称二甲戊灵、施田补、除芽通、除草通、胺硝草、杀草通、菜草通等。
二甲戊乐灵持效期长达45-60天,施药后可解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杂草危害,使用方式灵活,可播前混土、播后芽前或作物移栽前施用等方法使用;也可以和多种除草剂混用,扩大杀草谱,提高杀草效果。
该品低毒,对人畜、多数作物、环境安全性高,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1050-1250TC/kg。作为芽前水、旱田除草剂,它对大多数作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又因为土壤对其吸附性强,不易淋溶,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环境友好。
2.生产技术、生产状况——技术逐步完善 产量稳定扩大
2.1 技术情况
二甲戊乐灵在我国研发初期,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合成后原药含量仅仅80%多,随着不断的细致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稳定在90%以上,多数为95%~97%。合成工艺均是采取还原烷基化、硝化法,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由浙江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和沈阳化工研究院分别探索完成。
浙江工业大学徐振元教授主持的研究于2002年8月通过中试成果鉴定,是浙江省自主设计重大项目。它以3,4-二甲基硝苯为主要的起始原料合成,总收率为80.3%,原料产品含量96.6≈98.5%,生产工艺采用绿色合成、清洁生产。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采用的路线是还原、烷基化、加氢三步反应一步法生产,节省了分离与纯化的工序,提高了催化剂的重复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工艺的最终产品含量在 95% 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已经完成 200 吨 / 年的产业化工作,生产成本较原工艺大幅度降低,较老工艺降低 1 万元以上。
制剂方面,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单剂是33%的乳油,已经成功推广用在所有二甲戊乐灵适用的作物。其它的单剂还有10%、20%、50%的乳油,3%、5%、10%颗粒剂,45%的微胶囊剂,混剂是与乙草胺、甲氧咪草烟、氟吡酰草胺、异丙隆、绿麦隆、阿特拉津、莠去津、利谷隆、灭草喹、草不绿等品种混配。
2.2生产情况
我国二甲戊乐灵于2002前后开始生产,随着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良好拓展,各生产企业纷纷扩大生产,最近产量上升明显加速,年生产能力突破4000t/t。
在我国,二甲戊乐灵是一个寡头垄断的产品,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居于绝对的统领地位,是我国第一家生产企业,质量好,产品有97%的原药和33%乳油(菜草通)。2004年技改项目完成后原药生产能力1500t/a,生产成本较其他厂家低20%~30%,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出口量占生产量的30%,迄今为止该公司在我国还无直接竞争对象,处于垄断地位,出口主要市场是东南亚,欧洲等。
由中化宁波进出口有限公司和宁波明日化学集团有限公司重组而成的宁波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是这个产品的第二大生产商,主要产品是原药。该公司原药含量高,质量最好,绝大多数产品出口欧洲、南美、中东、非洲等国家。
吉林省吉化集团对这个产品非常看好,已将二甲戊乐灵列为重点发展的产品,雄心勃勃地向其农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入巨资,计划在2004年兴建2000t/a的生产装置。
我国共有9个企业登记二甲戊乐灵原药,除以上3个企业外,其他已经登记的生产企业还有辽宁省沈阳化工研究院试验厂、山东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联合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禾本农药化学有限公司。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我国登记了原药。
在我国登记的二甲戊乐灵制剂产品主要以33%的乳油为主,我国共有23 家企业登记该制剂产品24次,用于除草。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分用途登记该制剂2个,分别用于除草和抑/除芽。33%的乳油以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菜草通和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的施田补<
二甲戊乐灵:世界选择性除草剂
2005-02-14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