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巢湖日报》记者王旭东。
嘉宾简介:谢平,男,1968年10月出生,安徽庐江人。MBA在读,高级工程师。“2003年度安徽十大经济人物”、“中国优秀企业家”获得者、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主持人:今年7月,贵公司成功上市,“华星化工”股票吸引了普通百姓投资理财的眼球。8月,你在“2003年度安徽十大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高高举起自信的双手,10月,你又荣膺“中国优秀企业家”称号。请你先介绍一下公司的概貌。
谢平:华星化工的上市源自公司综合实力的增强。本公司是我省农药生产企业,是华东地区主要农药供应厂商之一,是国内杀虫双/单、氟虫腈、精恶唑禾草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先后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部分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或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一些品牌已成为省著名品牌和国家知名品牌。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最新排名位居全行业第五位。并于6月10日挂牌成立了巢湖市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今年1-9月,公司总资产已达3.88亿元,完成产量2.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85万元。至于个人获得的荣誉,完全奠定在企业的实力与知名度的基础上。
主持人:听说,过去你们的销售队伍以农民为主,现在已达到知识化、专业化的水平,你们的营销谋略与理念是什么?
谢平:本人是搞营销出身的,干过销售员、销售科长、分管营销的副总。我个人认为,企业从单纯的销售员推销,到研究制定并实施营销策略;从以传统营销模式为主上升到以创新营销战略为本;从跑市场、跑销售过渡为注重市场调研、强化市场服务。这些都是营销理念质的飞跃。起初的销售员队伍是以农民为主体,现在的销售员已达到知识化、专业化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有一整套引人、留人、用人、育人、激人机制。起初我们销售仅仅停留在“卖货”的层面上,现在的提法是营销,内涵谋略与策划。九十年代初,公司提出三大战略:产品结构调整战略,人才战略,市场网络构建战略。从那时起,我们采取“借力”营销手段,新开发的市场首先实行代理制,选择具备实力的代理商代理销售,利用他们既有的销售网络,营销我们的产品,并逐步培育和建立自己的销售市场和营销网络,从而低成本、快速度占领市场。随着公司知名度的提升和品牌产品的诞生,我们实施了品牌营销策略,用品牌敲开市场的大门。运作技巧上,以常规品种“铺路”,并有效“阻击”同行业的同类产品,保持在一定区域内的垄断地位,以公司的品牌与信誉,倾销我们的品牌产品,很快让一批品牌产品走俏市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营销观念也相应转变,即树立知识营销观念。尤其最近几年,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信息和智力。以华星公司网站为平台,开拓了网上销售途径;从产品包装入手,全面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已有6个包装设计获国家专利;在同行业率先开通16831599服务热线,增加了技术、信息等服务含量。正是凭借着知识和智力,才频频在市场营销战中取胜。应该说,企业营销已走出盲目性、随意性、偶然性的初级阶段,跨入科学化、规律化、现代化的营销轨道。
主持人:今年,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会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机遇?谢平:你提到的是一个政策机遇的问题。根据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若干农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本公司主要产品杀虫双、杀虫单、精恶唑禾草灵等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我们抓住了这一政策机遇,公司及时制定相应的产品生产、销售策略,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因此而增加净利润269.95万元、309.53万元和364.95万元。今年,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们又看到了企业发展的新“曙光”。前面已提起,公司是国内杀虫双/单生产和出口基地,核心产品杀虫双/单等杀虫剂系国内防水稻虫害的最主要品种,核心市场是我国水稻产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种粮面积大,需求农药量就大,充分利用好我们的“”优势来占领全国水稻产区。我们在制定营销政策时,对国家的有关政策肯定要吃透、用足。
主持人:企业发展靠的是竞争、策略与实力,请总经理谈谈如何化解同行业的竞争风险?
谢平:任何时候市场竞争都是“双刃剑”,要么在竞争中做大做强,要么在竞争中消失。国内农药厂家主要是加工分装企业,约1600多家,但原药生产厂家较少。我们公司是农药专业生产厂家,产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三大系列9个原药32个品种。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企业综合竞争力。本公司主营业务突出、专业,销售收入全部来源于高效、低残留农药,核心产品竞争力强,并拥有稳定的核心市场及销售网络,公司已建立了全国性的销售网。我们<
营销创新让“华星”星光灿烂
2004-11-17 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