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 战无不胜——荸荠白禾螟为害及其防治技术

2004-10-01 935

    一、分布与为害  危害荸荠的白禾螟主要有两种,即荸荠白禾螟和黄色白禾螟,又称白螟,均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我国南方荸荠的重要害虫。以浙江、江苏、安徽和江西发生较重,还分布于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和黑龙江等地。以幼虫蛀食茎秆,蛀孔边缘黑褐色,初被害茎顶部退绿、枯萎,自上而下变红转黄,至褐色腐烂而死亡。分蘖分棵期受害,主茎分株减少,苗数不足。结球期受害,茎秆枯死,影响球茎膨大,使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二、形态特征

    以荸荠白禾螟为例简介如下:1.成虫  雄虫体长11.5毫米;雌虫稍长,体白色。雌蛾腹末端有一根(撮)棕色绒毛,雄蛾后翅反面暗褐色。2.卵  近圆形,卵块椭圆形,覆有棕褐色的绒毛。3.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15毫米,黄白色稍带灰色,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一棕色斑块。4.蛹  体长13~15.5毫米,圆筒形,初化蛹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色,头、复眼、足、触角均为灰黑色。

    三、生活习性  江浙地区每年发生4代,江西4~5代。以幼虫在荸荠茎秆、残茬内结薄茧越冬。翌年春季先在杂草或作物上取食,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越冬代成虫。成虫趋光性不强,不善飞,有趋绿色。卵大部产在头年遗留球茎抽生的植株距茎尖7厘米的茎秆上,7~9月为第2、3代为害盛期。初孵化幼虫善爬并能吐丝随风飘落他处,在1小时内从茎中下部蛀入,在茎内穿透隔膜向下蛀害。2~3龄后在距地面10厘米处蛀孔转株为害。老熟幼虫在茎基部6毫米处先咬羽化孔在内结茧化蛹。一般早栽荸荠,生长嫩绿的田块,为害期长,也很严重。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残茬、枯茎和遗留残株、抽生苗,集中销毁。减少田间虫口基数。可在化蛹期灌深水以淹没方法杀灭虫蛹。2.适期栽种  避开第二代为害和减少第三代虫量,且有利荸荠生长,获得高产。3.药剂防治  在二、三代卵孵化高峰后12天施药,可选用40%稻虫净乳剂,或50%杀螟松乳油,每亩每次150毫升,加水400升泼浇,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