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2020-10-10 784

中原区  胡威

封万垄.jpg

对于农业来说,今年是多事之秋;而对于主要的秋粮作物水稻来说,更是不平静。早期的洪水、低温,到今年的“秋风”早到来,低温、雨水天气很多,对水稻的生长带来众多不利影响,早稻、中稻、晚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对于今年的水稻产量带来严峻的考验。田间管理好的,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但对于管理粗放的,今年水稻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减产

从当前的天气来看,低温多雨天气带来的虫害主要是褐飞虱、稻曲病、纹枯病,做好防控非常关键,而对于晚稻区域,低温天气,水稻大部分都处于破口期,需要用赤霉素等激素类调节生长。

褐飞虱

 图片2.png

完成一个世代需要21天,每年的初始虫源主要由南方迁入。褐飞虱喜温好湿,生长适温20~30℃,适宜湿度>80%。盛夏不热、深秋不凉、夏秋多雨是该虫大发生的气候条件。今年水稻褐飞虱虫源量大、气候适宜其生存,很多水稻产区都发生严重,甚至“冒穿”

成虫和若虫群居在稻株下部取食危害,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韧皮部汁液,消耗稻株养分和水分;同时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茎秆组织,造成大量伤口,又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重纹枯病的危害;水稻基部附近土壤变黑,是褐飞虱严重危害的重要标志

单季稻因水稻生长后期,代谢比较慢,吸收能力减弱,建议使用以熏蒸、触杀为主的药剂,如毒死蜱、敌敌畏,而以内吸为主的烟碱类需减少使用。建议使用华星铁星(毒死蜱颗粒剂)拌土撒施。对于晚稻区域,结合内吸性药剂(华星吡蚜酮)综合防治。

 稻曲病

    图片3.png图片4.png图片5.png

稻曲病又称“丰收病”,仅危害水稻穗部,多数发生在穗下部,发生周期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感病。病菌在15~32℃均能生长,以26~28℃最为适宜。遇雨、潮湿、日照少、密植、施氮过量会加重病情,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可传染。

防治:在水稻破口前7~10天左右(孕穗大肚明显)及时选用苯甲.丙(华星迈妙)、戊唑醇(多亮)、醚菌酯.戊唑醇(金百美);如遇连阴雨天气需在齐穗期补治一次。提醒:在发病期打药,治疗效果不佳。

纹枯病

图片6.png图片7.png图片8.png

真菌性病害,俗称烂脚秆、富贵病;主要侵染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染茎秆并蔓延到穗部。

发病周期:从秧苗至穗期均可发病,以分蘖盛期至穗期受害最重。菌核残留量大、高温高湿、肥量过多、施用过迟易感染;田间密度过大,飞虱危害严重也会造成病情加重。

防治建议:加强肥水管理,田间用水以“前浅、中晒、后湿润”为原则

建议用药:施用苯甲.丙(华星迈妙)、噻呋酰胺、己唑醇等。特别提示:华星迈妙不仅防治效果好,同时对于调节水稻生长、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对于当前江西等晚稻面积较大的省份,目前天气不利因素较多,大部分水稻在破口期前后。做好破口期的用药防治非常关键,因最近一直低温多雨,水稻生长缓慢,“寒露”也即将到来,从后期天气来看,多雨天气较多,气温都在25℃左右,极易发生病害及虫害!综合防治非常关键,在防治以上病虫害的同时,做好二化螟、卷叶螟的兼治(使用杀虫单、毒死蜱、阿维菌素等)

虽然不利天气因素较多,但只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合理用药,水稻一定会健康生长,同时一定会增产、增收!

微信图片_202004120929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