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施用农药是种植无公害蔬菜有效保证

2005-06-04 533

    农药在防治蔬菜病虫害上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不能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加之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农民一味的追求见效快,使用简便,且成本较低的农药作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这些农药大多为化学农药,含毒性物质较多,容易造成残留,特别在药剂种类选择、应用浓度及时期不当或剂量过大的情况下,会使蔬菜污染严重,对消费者健康的威胁很大,已成为当前蔬菜的一大公害。

    目前影响无公害蔬菜产品安全质量的农药主要为杀虫剂类农药,在此类农药中又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其中尤以高毒、高残留有机磷杀虫剂为甚。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17个城市23个批发市场的10种181个样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只有52.5%;10种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类型农药残留量作了重点检测,农药的总检出个数为186个,其中残留量超标的检出个数126个。上述数字表明,有机磷类杀虫剂残留量超标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实现蔬菜产品无公害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蔬菜种植地多以推广应用节能、低成本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不加温的设施蔬菜和生产面积占98.94%,加温温室(主要用于育苗)仅占1.06%。由于棚室调控、优化环境条件能力有限,冬季和早春处于低温、高湿和寡日照状态,昼夜和季节间小气候变化大;无土栽培面积小,连作障碍加剧,更有利于多种虫病发生、传播、蔓延和周年发生,危害程度明显加重。为此农药,甚至价格较低,见效快的高毒农药就会被大量的施用,这也是生产基地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家认为,要控制农药残留超标,首先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必须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目前中国农药无论是品种还是质量都足以基本满足无公害种植需要(除一些杀线虫剂外),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正确使用农药。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中国蔬菜产品安全标准不全,残留限量中只是以有机磷类农药的MRL(在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高允许限量)为主;另外,在管理部门看来,宁可严些不可使用,例如,甲胺磷中国的标准是不得检出,而欧盟、美国及国际标准却给出了检出限量值,某些效果较好、质优、价廉但毒性较高的农药只得被迫被“一刀切”地禁用。其实有些目前国内禁用的农药在蔬菜某一生长期是可以施用的,但是顾忌到某些农民不能很好地掌握安全间隔期,故被禁用。中国许多有机磷类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残留限量标准均严于国际通用标准和一些发达国家,而对于一些低毒的农药残留中国的标准相对宽松。因此中国蔬菜产品安全标准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均落后于国际水平。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在中国要想很好的解决有一定难度,虽然轰轰烈烈的科技下乡活动能够解决部分农民对科学种田的需求,但是恢复和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教育农民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不但是保证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有效方法,也是当务之急。